2006年9月29日至10月1日,F1再次登陆上海,掀起了国内新一轮的F1热潮。现代F1赛车是一件科技的杰作,但是人们通常在关注空气动力学和引擎的开发之余,忘记了轮胎的重要作用。轮胎是赛车速度的来源,强大的动力与地面之间的媒介,如果没有一套好的轮胎,就算拥有最强劲的引擎,技巧一流的车手,也无法把力量转换成速度,所以轮胎在F1中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1.F1轮胎的发展史
在F1轮胎的发展史上,20世纪60年代时出现了光胎。车队和轮胎制造商们认为,如果干地胎表现没有花纹,可以使赛道表面与轮胎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从而有效地增加下压力。在1998年轮胎规则修改前,F1赛车一直使用了光胎进行比赛。新的轮胎规则出台后,为了增加比赛的观赏性,必须使F1赛车减速。之后F1赛车开始使用开槽(带花纹)的轮胎。根据规则要求,所有轮胎必须带有4条连续的花纹,至少深2.5毫米,间隔为50毫米。规则的修改使轮胎制造商面临了新的挑战,为了保证胎纹的完整性,开始选用更软质的橡胶材料。
2.F1赛车轮胎和普通民用车轮胎的区别
一辆出色的赛车需要出色的轮胎才能拥有最完美的表现。如果遇上糟糕的轮胎,最好的赛车也无能为力。虽然在技术发展上有一些交集,但从本质而言,赛车轮胎和普通民用车所使用的轮胎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产品。
民用轮胎设计时更多考虑的是耐用性,通常一套轮胎可以达到16000Km以上的寿命。然而一套F1的轮胎最长也只需要200Km(2005赛季规则修改后增加了轮胎寿命的要求)的耐用距离,同时与F1赛车其他部件的开发原则相同,轮胎追求更轻和更坚固和材质。采用尼龙和聚酯材质构造的花纹可以比民用轮胎提供更大的抓地力支持。在F1比赛中,赛车通常可以达到1t左右的下压力,4g的水平负载和5g的垂直负载。
比赛轮胎的设计通常采用最柔软的橡胶配方以确保最大的抓地力,不过使用偏软的配方也会使轮胎磨损得很快。只要观察一下赛道上的主赛车线,就可以发现大量残留下来的橡胶颗粒(对于高速行驶的赛车而言,这些颗粒的撞击力相当于子弹)。所有的轮胎在高温下可以维持不错的工作状态。F1使用的是开槽的轮胎,通常在90℃~110℃之间达到最佳工作温度。为了维持胎温,轮胎内填充的不是普通的空气而是特殊的低密度的含氮气体混合物,这样可以在同样温度下尽可能地减小胎压,同时也可以比普通的空气更久地维持胎压。